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创新解困机制 破解纾困难题

时间:   来源:
【字体:    打印

甘肃省定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振军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城镇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程,深入调研、开展试点,制订方案、扎实推进,探索总结、健全机制,解困纾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定西市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解困纾困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和县区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上安排部署解困纾困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7县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在工作推进中,解困纾困办公室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第一时间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要求,多次召开调度推进会议,开展专项督查、县区互查和评估考核,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试点调研,制订方案。2021年12月,定西市委、市政府派出两个工作组,对“当前城市居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市委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工作组汇报,并对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程作出安排部署。今年1月,市民政局和安定区民政局在安定区永定路街道选择流动人口相对较多、老旧小区相对集中、困难程度相对较大、人口组成相对复杂的永定、东街两个社区,开展了全覆盖调查摸底和试点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两个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市民政局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定西市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行动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全面排摸,分类推进。今年1—2月,定西市深入开展解困纾困政策宣传,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主动申报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3—5月,结合全市城乡低保提标政策落实,利用3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了地毯式排查。对于排查出来的由民政部门负责的解困纾困对象,采取“边排查、边衔接、边落实”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实施了分层分类救助。对排摸出的涉及其他部门的、不能即时解决具体问题的,全部建立台账,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分类分户、限时限期解决。在排查摸底中,紧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区、租房集中区、城郊接合区、廉租房公租房居住区,重点关注“学困、病困、残困、疫困、特困”等家庭,做到与疫情防控、学生学籍管理、人口户籍管理、城乡低保提标、举一反三问题排查相结合,确保解困纾困不漏一户一人。

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在解困纾困试点调研中,定西市针对调查排摸中筛选出的“五类家庭”不同需要和实际困难,在解困纾困政策设计上创新“破格”、落实“顶格”,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55万人,保障面提高了1.2%。“五类家庭”,即城市有房子,平常在城市居住生活,但户籍在农村的困难家庭;因供给大学生和高中生,靠打工收入维持家庭运转,农村土地无法耕种,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农村户籍的困难家庭;在城市陪孩子上学,租房生活,户籍在农村,靠打工和土地经营务农为生,常年“两头跑”的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大病患者家庭;因生养多个子女形成的困难家庭。

通过创新举措,全市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作取得六方面成效:一是打破户籍限制,将农村户籍人口纳入城市低保,新纳入城市低保的农村户籍人口705户2610人。二是打破居住时间限制,将长期外出的农村户籍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新纳入农村低保8317户3.04万人。三是实施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两个扣减”,把因学因病因残和因疫影响收入,刚性支出较大,阶段性困难的家庭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新增纳入低保对象3468户1.38万人。四是对“单人户”实施“顶格”保障,城市低保按照全额标准保障,农村低保按照一二类对象保障,惠及5276人。五是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残疾人补助标准上浮20%。六是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第二次医疗救助。

截至目前,在解困纾困工作中,全市已纳入救助保障1.35万户4.55万人,落实解困纾困资金1.5亿余元;对住房、就业、上学、看病方面存在困难的1277户3053人和其他方面有困难的3489户1.1万人,正在分步骤、分阶段、按时限推进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