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冉冉
“来人干啥玩意?没用!我不需要服务!”这句拒绝的话,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汤池镇的组织委员姜岩记忆深刻。而同样让他难以忘却的,是这位充满排斥的大爷,在接受了一段时间互助服务后,态度的陡然转变。“谢谢你们啊!”大爷握着姜岩的手,一直将来回访的他们送出门去很远。
是什么让村民的态度发生改变?只因为村里面来了“互助服务队”。
互助服务队员,老人的贴心人
“互助服务队”是齐齐哈尔市打造农村互助式养老新模式的集中体现。2017年,市民政局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新模式,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和农村特困人员(五保户)三类服务对象购买互助养老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进而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孝老敬老的村风民风。
近几年,齐齐哈尔市本着“创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出台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服务力强的组织队伍,为全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示范经验”的工作思路,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将泰来、富裕二县设立为首批试点地区,依托村集体成立村级助老服务队试点,支持农村中心敬老院开展延伸服务试点,引导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率先建成功能完善、精准便捷、灵活适用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随后,争取将经验做法全面铺开。
泰来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结合自身实际,在大兴镇东方红村先行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经过4个月的运行实践,制订出台了《泰来县组建互助服务队推进互助养老助残工作方案(试行)》,在所有乡镇全面铺开。
那么,互助养老模式运行效果如何呢?
汤池村的张占云患有子宫癌,手术后身体非常虚弱,儿子又常年在外打工,一个人在家不能做体力活,独居生活吃力而孤独。这时,互助队员邱凤姐来到了她的家中。
去年冬天,常常满天飞雪。互助队员们以雪为令。邱凤姐每次下雪都第一时间赶到张占云家清雪,确保老人不滑倒。春节前夕,自来水发生了冻害,邱凤姐每天到距离张占云家100多米外的邻居家为她拎水。当春季来临,邱凤姐和丈夫一起把张占云家院里的柴草堆放好,张占云家烧火柴不足,互助队员伊红霞、邱凤姐便为张占云搂松针、捡树枝。
看到老人的屋子有些破旧了,邱凤姐和伊红霞把屋子彻底打扫后,自费买来涂料,刷墙、刷房,又买来除草剂,将房前屋后的田间野草去除干净。张占云身体不便,自己不种蔬菜,邱凤姐就多种一些菜,保证张占云老人日常用菜供应。
像邱凤姐这样的互助服务队员,泰来县共有596人,组建服务队90支,重点服务对象2591人。(下转4版)(上接1版)
帮的是生活,暖的是心
“我没孩子,弟兄们也不照顾我。”汤池镇的马大爷,妻子去世,没有子女,年轻时大部分积蓄都用于接济兄弟,年纪大了,病痛缠身却没有人在身边照顾,生活态度消极。
互助队员来到马大爷家里后,除了日常的做饭、打扫外,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过年一起包饺子,过生日为他买蛋糕。队员带着老人去看病,县医院看不好,又去市医院看。回来后马大爷流着眼泪,默默念叨:“我自己家人对我不好,可这群陌生人却对我这么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大爷觉得自己身体每况愈下,他偷偷拉着和他最贴心的队员说:“我还有10万块钱积蓄,我谁都不给,姑娘,我给你。”队员却拒绝了:“我不是为了钱,我只是心疼,想多照顾您。”
马大爷去世前留下遗愿,希望能将骨灰撒在水里。然而他的兄弟却不同意,因为水葬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财力。那位一直照顾着马大爷的互助队员,尊重了他的遗愿,努力推动了此事,甚至不惜自己出钱出力。
在泰来县举办的《泰来县组建互助服务队推进互助养老助残工作方案(试行)》解读说明会上,就曾明确提出:“服务项目不要单一,不要单纯地只是搞卫生等,还要给他们精神慰藉,同时,有些重点服务对象不需要服务,我们也要每月定期陪老人聊聊天、唠唠嗑,给予其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掌握其动态。实践证明,对孤独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与精神慰藉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帮他干活更重要。”
而马大爷的事例,正是从生活到精神,都得到了帮助和慰藉。
养老、扶贫,互惠互利“双箭头”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并非只是老人受惠的单向“输血”,而是创新地将农村养老同扶贫攻坚相结合,形成互惠互利的“双箭头”。
61岁的刘桂芝是受益者之一。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女在外打工不常回家,没有稳定收入的她成了一名互助队员。她的服务对象是67岁的王春凤,因高血压、白内障等疾病导致生活极为不便。
“我俩是好多年的邻居了。”刘桂芝笑呵呵地拉着王春凤的手,“我一个星期来四次,帮她收拾家务,陪她聊聊天、遛遛弯。就算不是互助队员,我俩关系也处得很好,她有需要我就来帮忙。现在还有工资拿,生活得到改善。”
“在筛选互助队员的时候,除了个人的品德、能力合格以外,我们会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挑选互助队员,帮助他们‘以服务换收入’,为他们自主脱贫找了一条新路径。”泰来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学算了一笔账。“按照工作量,互助服务队队员每月基本工资300元,另外,给予队长劳心费每月100元,并为全体服务队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样一来,互助队员每年将有3600元的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
据介绍,服务队员的工资按照县乡村三级“5∶3∶2”的比例进行分配发放,全年投入约200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服务队员工资115.5万元。
此外,泰来县还制定了《泰来县互助服务工作考评细则》,明确考核内容、奖惩细则、评分方法和工作要求,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长效机制。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8.17)